亚洲象

亚洲象(学名:Elephas maximus),是象的一种,印度象是亚洲象的指名亚种。亚洲象为IUCN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物种之一,也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。

亚洲象比起他在非洲的亲戚要小一些,分别这两种大象的最容易的方法是观察其耳朵,非洲象的耳朵要小一些。亚洲象能够长到2-4米高,重量可达3000-5000公斤,是亚洲体型最大的陆上哺乳动物,雌象的体型比雄性较小。亚洲象鼻端有一个呈手指状的突出物,由于此突出物有大量的神经细胞,因此使象鼻像人类的手指一样灵活。雄性的亚洲象长有象牙,而雌象即使有象牙亦不是太突出。有一定比例的雄性亚洲象不长象牙,这一比例可能与它们在过去受到的捕猎压力有关。

亚洲象的耳朵比较小、较圆,前脚有5只脚趾,后脚有4只脚趾,共有19对肋骨(其中苏门答腊象有20对,但比非洲象少一对),头骨有两个突起,背脊拱起。性情温和,比较容易驯服。在野外,老虎、豹和人类是亚洲象的主要敌人。亚洲象每群由数头到数十头象不等,其中由一头最强壮的雄象作首领。它们没有固定的栖息地点,分布范围亦广。

分布

亚洲象主要栖息地,为东南亚和南亚这些热带地区的印度、尼泊尔、斯里兰卡、缅甸、泰国、越南、印尼和马来西亚等十三个国家,大约四十四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。古代从西亚的两河流域,往东延伸到中国的黄河流域,都曾经有它们活跃的踪影。现今中国境内就只剩下云南西双版纳和普洱一带才能找到其足迹。

 

亚种

  • 婆罗洲象 E. m. borneensis Deraniyagala, 1950:分布于婆罗洲
  • 印度象 E. m. indicus Cuvier, 1798:分布于南亚和东南亚。
  • 锡兰象 E. m. maximus Linnaeus, 1758:分布于斯里兰卡。
  • 苏门答腊象 E. m. sumatrensis Temminck, 1847:分布于苏门答腊。

婆罗洲象分布于婆罗洲,但2003年的DNA研究显示婆罗洲象其实是源自巽他群岛的驯化种群,因此当作为进化显著单元来单独研究。

原文链接: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亚洲象

照片来源:arkive.org